AI時代的典範轉移

什麼是典範轉移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或叫做範式轉換,由Thomas Kuhn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實驗方式的根本性顛覆。

現在典範轉移被通用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做擴展解釋,有一套與傳統概念截然不同的系統都能稱為典範轉移。

典範轉移的現象

典範轉移初期最常見的現象:「一個新的科技或者新的概念出現,第一批使用好的人往往是原本領域的專家。」
我在摄影史里窥见了AI绘画的未来從相機的歷史說明,相機出現初期使用好的人是原本手繪的專業人員,比如繪師因為相機的出現畫得更好;後來經過眾人的探索,提煉出攝影專有的特色:「紀實」。

所以典範轉移初期狀態會維持到的新媒介出現獨有體系,【游戏众生相】深度讨论!游戏叙事的轨迹和方向!提到電影這個媒介在初登場時期,大家不認為電影有別於其他藝術如歌劇、小說等媒介不同之處;直到出現蒙太奇(Montage)手法,電影敘事才有一個獨立於其他媒介的體系。

而典範轉移後期則是由另一批玩家崛起,ChatGPT给的机会, 你能抓住吗?提到現在專業人士對AI的批評在於:「就算所有人都能用AI繪圖,大部分的人也不會成為繪師。」,這個觀念就是還停留在原本的範式。 影片提到,所有人都能用AI繪圖,本來就不代表所有人要當繪師,就如同手機能拍影片,人人都可以拍片的時候並不需要人人都是電影製作人,可以是當自媒體或拍短影音。人人都能寫程式之後,並不是人人都要當工程師,而是獲得了一個能解決問題的工具。

繪畫領域也是,我在摄影史里窥见了AI绘画的未来也提到,AI繪圖出現之後,打開概念設計新的可能性,傳統做概念設計需要先學上十年的畫功,才能表達心中所構想的世界,但也常常在畫技尚未磨練至可用程度之前,就已經燃燒殆盡。有了AI繪圖輔助之後,學概念設計可以直接從表達作為起點了,這就是一種新的範式。

非專業領域的人,用AI去達到60分的程度,從而開拓新的方式,AI時代的典範轉移。

AI製造典範轉移的其他例子

科學界

奇点临近:AI 将掀起第三次科学革命,ChatGPT只是探路者影片中提到,現代科學原本以為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系統,不可能會有什麼新的範式出現來取代。 但AI出現之後,傳統的觀察->假設存在一種規則->實驗驗證,轉變成資料餵給AI->AI預測結果->驗證結果,這套系統已經不存在人類對規則的理解,確實是證明了新的範式可行性。

繪畫

2022年 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繪圖AI的出現,大幅減少了繪圖前期籌備的時間。其實繪畫在著手之前需要找大量的素材,這個時間佔比甚至可能是占用整個創作過程大部分的時間。

如同前面提到,現在使用AI能對繪圖上商業有顯著輔助的,往往也是繪圖專業人士。但開啟新的一條路是撬開概念設計之門,讓所有繪畫小白都能表達。

典範轉移則是沒有繪畫能力的人,比如小說家,只要prompt就能幫自己的小說畫一些插圖。

程式

ChatGPT和GitHub Copilot具備寫程式的能力,目前AI寫程式對商業有顯著輔助的也是專業的工程師,而且只有少部分工程師在使用AI。而且AI寫程式只是過渡,之後會將AI寫程式大幅取代的是自然語言編程,而GPTs已經是了,可以參考聊天就能编程!我用GPTs做了个自己的数字化身示範。

寫作

與AI繪圖類似,現階段使用AI輔助好的人。也是原本文字創作者,比如寫行銷文案,許耀仁提過他認為AI比人還好教,只要給AI domain knowledge,就能有很好的行銷文案產出。 而這個給AI domain knowledge的方式,現在直接有GPTs可以用。

資訊獲取

前一次的典範轉移是搜尋引擎,在搜尋引擎出現之前,通常要去圖書館查詢資料,因此記憶大量知識在當時是很重要的能力。 搜尋引擎出現之後,記憶大量知識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關鍵字搜尋資料的技巧。 GPT出現之後,搜尋知識或資料的技術也將不再是最重要的技術,而是使用搜尋到的知識,應用能力將是下一個戰場。

競技

  • 圍棋
    • 2014年AlphaGo擊敗李世石之後,圍棋手都在研究AI的邏輯,甚至現在是用AI吻合度來評判一手棋下得好不好。
  • 撲克
    • 2017年CMU開發的Libratus血洗了頂尖的職業撲克手之後,GTO和Nash變成撲克的基礎理論,傳統的撲克策略都被推翻了。
  • 日麻
    • 類似圍棋,NAGA出現之後,也是在研究NAGA的打法。

AI也改善了傳統圍棋比賽大部分人看不懂的狀態,因為現在AI能給雙方勝率,比如黑方勝率現在是65%,觀眾一目了然現在是黑方優勢,讓圍棋比賽像是在看有比分的球賽轉播。

面對AI時代的反應

過渡期

雖然AI看似在短時間內引起大量爭議,著作權問題、不該繼續發展AI、某某某被質疑使用AI、各種肥皂劇,其實早就上演多次了,

2014年當時的職業圍棋手對於AI下法是很震驚的,顛覆許多人類的棋理,職業圍棋手對於AI感到恐懼,已經有應該拔掉電腦插頭的論述。不過當時圈外並沒有太多的反應,認為不過是一個下棋比深藍強的電腦而已。

畢竟大部分的人不懂圍棋,並沒有理解到AI具有的潛力,不過當時就已經有AI下棋沒有人類的情感、AI是冷冰冰的機器等說詞。 看到現在,繪師圈在說AI繪圖是沒有情感的、編劇也在反對使用AI寫小說或劇本、最近有AI機器人可以料理,想必接下來會出現AI料理沒有靈魂的說詞。

但是從圍棋史來看,從當時的紛紛擾擾到現在圍棋手使用AI作為輔助是再正常不過,也可以預見的未來各種領域使用AI是再正常不過。

解放論

工業革命當時也有人類跟機器鬥爭的戲碼,而到了現在,AI只不過是把當時的路再演一次。 機械生產大量服飾之前,是需要人工製作衣服,所以紡織是一個技術活。但是當機械大量生產衣服之後,新的典範轉移就產生了,服裝的搭配形成一套新的系統,而手工衣服則轉向了高價單品的存在。

AI繪圖也是解放,在過往學手繪會被說難以賺錢,但現在學手繪就會被大眾視為真的熱愛的興趣。
各種AI工具的出現,是一種解放,所有人都可以被AI解放。

AI時代該有的心態

全局戰略比局部戰術還重要

AI在很多地方證明了全局戰略比局部戰術還重要,圍棋AlphgGo下棋往往在局部吃虧是不在意的,化身AlphaStar去打星海也是,重點是大局的掌控。 日麻LuckJ也是類似的表現,LuckJ並不在意一些牌張打出去的順序,它在意的是整體手牌的規劃需要爭一避四。

Transformer的AI不管是語言還是影像辨識,也都展現了對於全局的理解比局部更重要。
當大家在笑AI繪圖不會畫手、透視畫錯的時候,證明了AI繪圖重點是第一眼好看,整體的好看比局部畫對更重要。

在局部過多的糾結也是一種overfitting。

所以從AI獲得的啟發,應該更關注在全局與應用,全局思考需要透過長時間的深思,推薦影片如何超过99%的人: 时间管理的奥秘。這個影片提到 Hamming, “You and Your Research” (June 6, 1995) 這場演講提到講者每周五都會花一個下午沉思大問題。我們也應該規劃一段例行性深思的時間。

彈性思維

AI在各領域都展現出比人類更彈性的思維,比如AlphaGo下棋往往會讓自己有許多好的選點後手、LuckyJ打牌往往會調整牌的彈性、….. 具備彈性思維是我認為未來的重點之一,但要具備彈性思維的前提是擁有夠多的武器庫,比如UFC傳奇選手骨頭、GSP、大力鼠都展現了豐富的武器庫,這樣才能站立轉換到地面、或者從地面過渡到站立,只有更全面的技術才能逼對手打他不擅長的局面。

以往要學多種領域來應用是困難的,包含資訊不夠流通或不易取得。不過covid-19之後,全世界進入遠端,很多優秀課程都轉到線上;加上GPT或繪圖等AI作為生產力的輔助,要學習新領域並且應用的門檻已經大幅下降。

其他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