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過人家說「大重量訓練」? 可能很多人一聽到這五個字,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就是一個肌肉猛男,扛著超重的槓鈴,臉紅脖子粗,好像隨時都要爆血管一樣。 然後就覺得「哇,那個太誇張了啦!我才不要練成那樣!」或是「那個太硬核了,我這種弱雞根本做不來!」

其實啊,這根本是對大重量訓練的一大誤解。 「大重量」 並不是指絕對重量很大,而是說,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你「最大肌力」。 舉例來說,如果你深蹲最多能蹲起 50 公斤,那麼 40 公斤對你來說就是大重量,但對能蹲 100 公斤的人來說,40 公斤就只是暖身而已。 而且大重量訓練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可以無限退階。 不管你現在的狀況如何,你總是可以找到一個適合你的重量,一步步挑戰自己的極限。 所以說,大重量訓練的重點不是你舉多重,而是你如何用適合自己的重量,挑戰自己的極限,並逐步進步。

回頭來說,很多人對創業也有著類似的誤解:

就像「大重量訓練」給人硬核、遙不可及的印象一樣,很多人對「創業」也有著許多刻板的印象。 聽到「創業」,大家可能會聯想到:

  • 一定要砸大錢: 好像一定要有很多資金才能開始,不然根本玩不下去。
  • 一定要離職: 好像要辭掉工作,全心投入,背水一戰,沒有退路。
  • 一定要有超強的能力: 好像一定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能搞定所有的事情。
  • 一定要做很大: 好像一定要開很大的公司,才能算是成功創業。
  • 一定要承受很大的風險: 好像創業就是一場賭博,不是大賺就是血本無歸。

其實,這些都跟對「大重量訓練」的誤解一樣,是不夠全面和準確的。 特別是創業這條路,最核心的能力其實不是什麼超強的技能,而是resilience (韌性)! 簡單來說,就是「打不死的小強」精神。 創業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真正的考驗是你能否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前進。

「真正的強大,不是從未跌倒,而是每次跌倒後都能重新站起來。」

那麼,用「起手使用大重量訓練」的思維來創業,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並不是要你一開始就做最困難的事,而是要你:

  • 把「創造最大價值」當成核心目標: 就像大重量訓練以提升最大肌力為目標一樣,創業的目標是創造最大的價值,而不只是賺錢或建立公司。
  • 從驗證最小可行性產品 (MVP) 開始: 就像大重量訓練可以無限退階,從輕重量開始,創業也要從最小可行性產品開始,快速測試和迭代。 萬一這個產品失敗了?沒關係,就當做是舉了太重的槓鈴,休息一下,再從輕一點的重量開始。
  • 專注核心: 就像大重量訓練要先鍛鍊核心肌群,創業也要專注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保持彈性,持續進步: 就像大重量訓練要根據身體狀況調整訓練計畫,創業也要根據市場回饋不斷調整方向。 失敗了沒關係,重要的是從失敗中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然後無限次的進步。

要怎麼不斷進步? 其實有很多方式,其中一個很棒的例子就是拍 TikTok! 你可能會覺得這很瞎,但想想,你拍 TikTok 影片的過程,是不是就像在做創業的 MVP?

  • 快速測試: 你可以快速產出不同的影片內容,測試哪種內容受歡迎。
  • 收集回饋: 你可以從按讚數、留言和分享中,了解觀眾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 持續迭代: 你可以根據觀眾的回饋,不斷調整影片內容,嘗試新的拍攝方式,讓影片變得更好。
  • 沒有成本,不用擔心失敗: 就算影片沒人看,你也只是損失幾分鐘的時間,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而且最重要的是,拍 TikTok 的過程可以培養你的 resilience! 就算影片沒人看,你還是可以繼續拍下一支,不會被打倒。 這就像創業一樣,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但只要你保持 resilience,就一定可以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持續進步。

這樣想,是不是覺得創業好像沒有那麼可怕了?

「起手使用大重量訓練」並不是要你一開始就變成肌肉猛男,也不是要你一創業就大成功,而是要你用 積極、有效率、持續成長的方式, 來挑戰自己,並創造出有意義的價值。 就像你做大重量訓練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壯一樣,創業也是為了讓你能夠實現更大的目標,並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過程中難免會有失敗,但只要你有「打不死的小強」精神,能夠不斷從失敗中學習並進步,你終將會達成你的目標。

接下來,我們可以繼續聊聊如何在創業的起步階段,運用大重量訓練的原則,一步步實現你的創業夢想。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