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學習效率,重要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學習者。這不僅涉及到日夜活動的偏好(如夜伏型或晝伏型),還包括了解自己的主導感官(如聽覺、視覺、嗅覺或觸覺)。以下是一份詳細指南,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並針對性地提升學習效率。

生物節律

工業革命以來,強制每個人都要相同的生活作息。而許多人無法遵循早起的人,被冠上不認真的污名。其實人在上萬年長期的演化下,自然演化出人群中會有不同的節律週期,為的是可以輪流警戒與睡眠。人們可以分為「夜伏型」和「晝伏型」兩大類。夜伏型的人在晚上活動力和思維清晰度達到高峰,而晝伏型的人則在白天更加精力充沛。理解自己的節律類型有助於安排合適的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 夜伏型:
    • 這類學習者適合在晚上進行學習活動。晚上的環境通常更安靜,干擾因素較少,有助於深度思考和專注。夜伏型學習者可以安排閱讀、寫作或進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學習任務於夜間。
  • 晝伏型:
    • 這類學習者在早晨和下午的學習效果最好。他們可以利用白天的光線和活力來進行更積極的學習活動,如參加討論、進行實驗或外出實地考察。晝伏型學習者應該避免在晚上進行重要的學習任務,因為此時他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可能不是最佳狀態。

很多書或影片,都會宣揚甚麼早起的意義,因為早起做了很多專案,這是只有晝伏型才適合的方式。

主導感官

可能會聽過「聽不懂別人講話」、或者看到某些人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會看著對方、遇到熟識的人卻沒打招呼、或者「看不懂」、……。各種感官上的詞語,其實這根源是不同的人擅長器官的差異。

不同的人對於信息的接收方式有所擅長,這涉及到各自不同的感官能力。有的人對聽覺特別敏感,能夠輕易理解他人言語,或在課堂上聽講效果更佳;而有的人則在視覺上更加出色,對圖像和文字的理解遠超過聽覺信息。此外,還有些人對嗅覺或觸覺特別敏銳,這些不同的感官優勢會導致各種不同的學習和理解方式。

例如,對於聽覺敏銳的人來說,他們上課時聽講效果好,能夠輕松理解他人的講話。這樣的人在看電影或玩遊戲時特別注重音效,並且可能擁有通過聲音辨認人的能力,但在視覺識別上則可能表現平平。但也經常看到有些人沒看著對方,這其實就是因為這些人他們是聽覺主導的人,他在專心地用耳朵思考。

嗅覺敏銳的人對食物的味道和周圍環境的氣味特別敏感,他們可能會偏愛使用空氣清淨機來保持空氣品質。在實驗室工作時,這類人可能能夠通過嗅覺直觀地感知動植物的健康狀況。而在廚藝方面,嗅覺敏銳的廚師能夠通過氣味來識別食材和料理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視覺敏銳的人在觀察事物時能夠捕捉更多細節,這讓他們在需要視覺輔助的學習情境下表現更佳。他們傾向於透過閱讀和圖像來理解信息,並且在進行心智圖繪製到更加得心應手,玩遊戲遊戲也往往要求特效全開時的快感。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信息接收偏好,比如動手操作能力強的人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效果更好,而邏輯思維能力出眾的人則喜歡跟隨文字的邏輯進行學習。

總的來說,當某人在聽覺或視覺上有困難時,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感官優勢並不在這些領域。這就解釋了為何有些人在接收特定類型的信息時會感到困難,而改用其他感官進行信息接收則可能大大提高他們的理解效率。

可能就是一個人的資訊擅長器官不是耳朵,需要用文字或者圖片來做理解。有些人口中的「看不懂」,可能是真的看不懂,對於聽覺或味覺主導的人,給他圖像沒有更幫助理解。

GSP

在某些學習教學的書或影片,會提到人腦天生喜歡社交,因此組讀書會能教學相長,效率更好;但也很多人覺得組讀書會一群人很浪費時間,又沒有效率。

也會看到教學提到規劃,透過規劃時間、進度,甚至劃出各種圖表,照著執行獲得更好的效率;但也很多人規劃了卻無法執行,甚至因為「經常規劃」,把時間都浪費在規劃上面。

有些人是短衝刺型的,短時間做一件是高度專注,然後就沒興趣了,這個社會上傳統給了「三分鐘熱度」的負面標籤。

其實這些學習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特質,每個人特質本來就不同,不會有一個通用的學習方法。

UFC傳奇冠軍次中量級之神GSP把選手分為三類:Fighters, Athletes & Artists。

原文比較模糊所以我重新做了詮釋:

  • 鬥士(Fighters)
    • 天生偏向是社交型的人,這裡的社交型並不是指喜歡與他人培養感情,而是展現自我的優秀,獲勝策略往往是透過理解對手,喜歡關注他人。
  • 運動員(Athletes)
    • 可以說是Fighter的相反,Athletes喜歡關注的是自身狀態,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透過計畫或管理自身來達到超越自己。
  • 藝術家(Artists)
    • 字面上最好理解的,既不是關注自身或者關注他人,而是喜歡鑽研某個領域

通常是一個主人格去導引另外兩個副人格,比如有人性格是30%鬥士 20%運動員 50%藝術家

這個分類方式不是只能用在MMA分類上,也可用在其他項目的訓練方針上,

  • 鬥士很適合選擇與他人交手的競技,比如RTS、球賽、撲克……
  • 運動員適合參加個人積分類的比賽,比如小提琴大賽
  • 藝術家性格的人,適合透過鑽研一個專業的過程去培養心性

比如鬥士小提琴家享受的是比賽的過程、運動員小提琴家享受的是備賽的過程、藝術家小提琴家享受的是技術精進的過程。

所以在學習之前,應該是先思考自己的激勵模型,之後才開始思考如何規劃讓自己學習。比如社交型的人,適合參加讀書會,或者組織小團體一起學習。

運動員性格的人,適合規劃一套比較完整的執行方式,按表操課;反之非運動員主導人格的人,並不容易依照規劃執行。

使用錯誤的激勵模型,除了效果不彰之外,甚至會造成自我否定,比如非運動員主導人格的人會以為自己很糟糕,無法照計畫執行,實際上只是因為選錯了激勵模型。

MBTI

MBTI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性格評估工具,它基於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將人們的性格分為16種類型。每種類型由四個維度組成,分別是:內向與外向(I vs E)、直覺與感覺(N vs S)、思維與感覺(T vs F)、判斷與知覺(J vs P)。了解自己的MBTI類型對於調整學習策略和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這四個維度在學習上的具體應用。

台灣社會要求所有人都是ESTJ,對於不是這類型的人來說現代社會生活很痛苦。

I vs E

I(Introversion) vs E(Extraversion)

能量來源:外向者(E)從與人互動中獲得能量,而內向者(I)則從獨處中恢復能量。

舉例來說,工作一周之後,覺得疲憊,會覺得與朋友把酒言歡、喝下午茶聊天,會充滿能量,覺得有放鬆到,那就是E型人。反過來說,I型人如果週末聚餐,會覺得沒有休息到。比如尾牙,對I型人而言是一種嚴重的能量耗損加班。比如在E型人眼中I型人很不合群。在I型人眼中E型人很雞婆。

對於學習而言,外向學習者可能更偏好集體學習環境,如課堂學習、小組討論或研討會,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能激發潛能。相反,內向學習者可能更適合在安靜的個人學習空間中,如圖書館或個人書房,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更好地專注和思考。

N vs S

N(Intuition) vs S(Sensing)

訊息處理:這是注意力傾向,是傾向集中在細節還是大局。舉例來說,做事情的時候,S型傾向把細節處理好,N型偏向整體感受。 比如英文書寫,經常拼錯的人可能是N型。比如樂器音樂,傾向練好每個音可能是偏向S型。在S型人眼中N型人很粗心。在N型人眼中S型人關注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感覺型(S)的學習者傾向於關注具體細節,他們喜歡通過實驗和實踐來學習,並偏愛具體、實際的教學內容。 直覺型(N)的學習者則傾向於把握整體概念和未來可能性,他們喜歡理論、抽象概念並能從中找到創新的聯結。

T vs F

T(Thinking) vs F(Feeling)

決策方式:思維型(T)學習者在學習時傾向於使用邏輯和分析來處理信息,他們喜歡客觀標準和理性的論證。感覺型(F)學習者則重視人際關係和情感因素,他們在學習時更加注重主觀感受和價值判斷。這是感受傾向,是偏好用情感思考還是用邏輯思考,更關注人(情感),還是更關注事物(邏輯)。

舉例來說,F型傾向用情感思考,T型傾向用邏輯思考。在F型人眼中T型人過於冷血。在T型人眼中F型人過於情緒化。

學習策略上,T型人應該培養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技巧,而F型人則應更多地從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角度來增加學習動機和深度。

J vs P

J(Judging) and P(Perceiving)

生活方式:這是活動傾向,是偏好延續原本的習慣,還是偏好嘗試新鮮事物。舉例來說,J型傾向用原本習慣的方式生活或做事情,P型傾向接觸新事物會有新鮮感。

判斷型(J)學習者喜歡有計劃和組織的學習環境,他們通常會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時間表。 知覺型(P)的學習者則偏好靈活和開放的學習方式,他們在學習時喜歡探索新事物和應對突發情況。

舉例來說,在J型人眼中P型人反覆無常。在T型人眼中F型人過於保守。

對於J型學習者,建立結構化學習計劃和定期評估進度是提升效率的關鍵;而P型學習者則應該利用他們的適應性和創新性來進行更多探索性學習。

其他方式

有些人喜歡用星座、血型、人類圖、八字等方式去判斷自己的學習類型。這些工具提供了另一種自我探索的途徑,讓個人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行為傾向。重點在於理解不同的學習類型人,其實自己適合的方式並不適用其他人,或者從他人看到成功的學習方式,並不適合自己。

了解到每個人的學習風格都是獨特的,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於那些喜歡按部就班的人來說,詳細的時間規劃和組織清單可能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然而,這種方法對於喜歡靈活和自由探索的學習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束縛和不適。

因此,每個人在選擇學習策略時都應該考慮自己的性格傾向和個人喜好。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使學習過程成為一種享受。通過嘗試和調整不同的學習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最佳表現。